(1)融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,构建“繁星计划引领,三大平台支撑”的德才共育协同机制。
以“繁星计划”形成“唤醒式”三全育人新格局。依托“京津冀大学生金融文化节”“河北省反洗钱教育基地”“金融学类课程思政研究中心”三大平台,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,着力培养具有清正廉洁品质、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的高素质新金融人才。
(2)践行OBE教育理念,构建“目标导向,三跨推进”的学科交叉协同教学体系。
跨学科打造课程体系。开设数字经济、金融科技、Python金融大数据分析、量化投资等前沿课程,持续引入行业实践与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案例,推广沉浸式教学、案例教学、项目制学习(PBL)模式。
跨校编写新财经特色教材。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编写教育部金融教指委“金融五篇大文章”立项教材《普惠金融讲义》《数字金融讲义》以及教育部虚仿联盟数字教材1部,校级新财经教材7部。
跨界多元考核评价。课堂教学引入案例分析、调研报告、项目答辩、团队协作等过程性评价;学位论文引入深度行业研究报告、大型案例分析、金融产品设计、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等多元化形式,建立跨学科、跨场景、跨主体的综合评价机制。
(3)深化产教融合,构建“校企合作,四阶递进”协同模式。
实施双导师制,组建校企联合培养团队,聘请金融机构高管及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,参与论文指导与教学互动,推动理论与实务无缝衔接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,通过“行业专家进课堂”推动人才共育、课程共建、案例共编、教材合撰与论文合导,系统提升学生行业认知。共建实习实践基地31家,实现专业调研与实习全覆盖。与同花顺公司共建数字金融产业学院,开设“同顺学堂”暑期实践班,探索顶岗实习机制,全面提升学生就业与适应能力。
(4)寓教于赛,构建“本硕贯通,六赛一营”学科竞赛体系。
根据金融专硕与本科生不同阶段培养目标,设置差异化竞赛项目与培训课程,形成贯通本硕、赛教融合的“六赛一营”(金融知识、模拟股市、金融科技、期货投资、区块链技术、保险短视频等赛项及金融衍生品科学实验训练营)实践教学体系,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。
(5)科教协同,构建“以研促学,项目驱动”育人机制。
以来自行业与政府部门的项目需求为纽带,深度融合校内外资源,鼓励并推动金融、计算机、数学、法律、管理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组建项目团队,申报横纵向课题、创新创业项目48项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、研中创”的过程中,同步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。